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临考押题2

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临考押题2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5-22 16:50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20分

社区戒毒对象大春,37岁,前后经历了4次强制隔离戒毒。自从大春吸毒后,家庭婚姻关系彻底破裂,与妻儿也几乎断了联系;大春有3个兄弟姐妹,但是各自都已成家,平时也很少关心他,并且知道他吸毒后,关系渐渐疏远。目前,大春失业在家,与母亲同住,但是由于长期吸毒已经无法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由于大春经常与毒友来往,还染上了赌博恶习,原来的朋友很少再跟他交往,身边也缺少积极正向的朋友圈。社区居民更是对大春一家“敬而远之”,不愿与其有任何交集。

戒毒社会工作者老默了解到情况之后,决定对大春一家开展帮扶,计划邀请大春到机构中进行首次面谈。

问题:

1.为做好本次面谈,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哪些资料准备工作

2.结合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大春及其家庭提供哪些服务。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为做好本次面谈,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资料准备工作如下。

(1)事先研读大春的资料,需要特别留意是否有需要在面谈中进一步澄清的内容。

(2)了解大春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大春是否在其他机构接受过帮助,以便在会谈时有的放矢地与他沟通交流,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大春有不被重视的感觉。

(3)了解大春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例如,提前了解大春是否有精神健康或行为障碍方面的问题。并为此做好预防工作。

(4)走访大春所在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大春的社会网络来了解其社会功能及社会处境方面的情况,包括走访大春的家人、邻居、朋友,所在社区居委会以及相关的街道司法所、派出所、戒毒所等。

2.结合案例,社会工作可以为大春及其家庭提供的服务如下。

(1)调解其家庭关系,帮助其修复婚姻关系,案例中提到“自从大春吸毒后,家庭婚姻关系彻底破裂,与妻儿也几乎断了联系;大春有3个兄弟姐妹,但是各自都已成家,平时也很少关心他,关系渐渐疏远”,表明其婚姻关系、家庭都已经淡薄或破裂,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其重新修复婚姻、家庭关系。

(2)协助服务对象积极戒毒,矫正不良行为,案例中提到“大春经常与毒友来往,染上赌博恶习”,表明大春目前还有吸毒、赌博等不良行为,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其积极戒毒,并矫正其赌博等不良行为。

(3)协助服务对象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案例中提到“大春失业在家,与母亲同住,但是由于长期吸毒已经无法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协助大春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

(4)修复其社会支持网络,发挥支持网络的作用,案例中提到“大春有3个兄弟姐妹,但是各自都已成家,平时也很少关心他,关系渐渐疏远”“原来的朋友很少再跟他交往,身边也缺少积极正向的朋友圈”“社区居民更是对大春一家‘敬而远之’,不愿与其有任何交集”,表明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薄弱,协助其建立家庭的支持网络、朋友之间的支持网络及邻里协助网络。

(5)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家庭照顾问题,案例中提到“由于长期吸毒已经无法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表明其母亲的照顾问题需要解决,社会工作者可以动员服务对象的家庭和社区支持网络协助解决其母亲的照顾问题。

2 问答题 20分

社区智力残障人士小亮,男,10 岁。小亮父母因缺乏相应的优生优育知识,没有定期产检,以致小亮出生后才发现其有智力障碍。目前,母亲辞职在家全职照顾小亮,家庭生活主要依靠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生活压力巨大。

小亮父母在生活上对小亮的照顾无微不至,但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为了保障小亮的安全,小亮父母几乎不带小亮外出,也很少跟邻居和社区居民来往。由于缺乏正确的特殊教育知识,小亮父母缺少对小亮日常行为的训练。

近期,小亮经常彻夜不眠、损坏物品,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情况之后,将小亮家庭的情况写成案例,提交给上级部门。同时,对小亮家庭进行了家访,并与其父母商议,决定让小亮入住特殊教育学校,计划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帮助小亮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提升自我行为管控能力。此外,社会工作者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一起为小亮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还链接了残疾人基金会为其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面临着哪些问题。

2.结合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哪些角色配合特殊教育工作。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如下。

(1)经济生活困难,案例中提到“家庭生活主要依靠小亮父亲一人微薄的收入,生活压力巨大”。

(2)家庭照顾压力大,案例中提到“小亮父母在生活上对小亮的照顾无微不至,但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3)社会支持网络薄弱,案例中提到“为了保障小亮的安全,小亮父母几乎不带小亮外出,也很少跟邻居和社区居民来往”。

(4)特殊教育知识匮乏,案例中提到“由于缺乏正确的特殊教育知识,小亮父母缺少对小亮日常行为的训练”。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用以下措施配合特殊教育工作。

(1)作为专业咨询者和参与者,为家长提供专业意见和相关计划。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小亮家庭进行商议,决定让小亮入住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者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一起为小亮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2)作为直接服务者,为残障人士安置提供建议,并提供个案管理等服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小亮入住特殊学校提供建议,开展个案管理服务。

(3)作为协调者和沟通者,为特殊教育团队提供管理和资源支持。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链接了残疾人基金会为小亮家庭提供经济援助。

(4)作为增权者和倡导者,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特殊教育政策变迁。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将小亮家庭的情况写成案例,提交给上级部门。

3 问答题 20分

小明,17 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本案例中截肢后的小明目前的主要需求包括:

(1)康复的需求。由于刚刚截肢,小明需要持续的健康维护,需要配备假肢,需要康复训练,需要必要的药品与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权被剥夺,虽然学校表示愿意小明重返学校,但因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没有返校,没有交往,不方便参与学校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4)社会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帮助他及家庭了解残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环境需要。需要家庭环境改善,社区中有无障碍通道,需要校园、社区没有歧视,需要友好和支持。

此外,由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且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其疏导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针对小明的教育康复服务包括:

(1)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认识自己的残疾、认识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积极应对残疾及残疾的生活状态。

(2)进行“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帮助小明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链接服务资源为小明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3)在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包括:

(1)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的支持,缓解其精神压力,帮助小明父母防止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2)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康复技巧。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3)帮助小明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的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及其家庭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各专业人员的综合技能。

4 问答题 20分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张对专业服务一直保有高度的热情,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表现得有些消极,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始质疑,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力感。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张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专业服务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老师的意见;在工作中发现了机构存在的固有问题,也不好直接跟督导老师提出,只能默默承受。

要求:

请结合增能理论,简要说明理论要点,补充完整以下督导计划书(只需列出理论要点、不同类型督导的具体目标和督导内容)。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临考押题2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临考押题2

5 问答题 20分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人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待遇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待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的原因以及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可能包括文化素质低、缺乏知识和技能、没有求职信息和技巧等。具体原因如下:

(1)文化素质低。贫困的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因素相关的,例如文化程度低。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这说明社区中一些人的贫困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较低造成的。

(2)缺乏知识和技能。例如有人认为自己没技术,所以找不到工作。

(3)缺乏合适的求职信息。例如有人反映周边虽有工作岗位,但不理想。

(4)其他原因。例如求职技巧掌握不足、对工作期待较高、过度依赖低保等,这些也会造成持续贫困。

2.社会救助工作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老、弱、孤、病、残、贫的社会困难群体,其中一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善生活状况;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有劳动能力,只是暂时性贫困。社会工作者此时有必要帮助他

们制定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增强其自身脱贫能力的培养和塑造。除了协助其获得政策范围内的救助外,社会工作者还要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人发掘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自身努力彻底

摆脱贫困。能力建设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增强。

在生活压力之下,救助对象的就业意愿比较强烈,但是文化素质低、缺乏知识和技能、没有求职信息和技巧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救助对象再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而言,需要积极开展能力建设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摆脱贫困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变服务对象的就业观念,帮助其提高操作技能、创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等。社会救助对象大多是群体,对这部分服务对象:

(1)进行技能培训,例如举办妇女刺绣学习班、毛衣编织等,并发动社区资源提供销售渠道;针对求职技巧不足的服务对象,进行求职模拟知识的相关培训与学习;针对服务对象人际沟通信心不足、不敢外出的问题,可以提供小组或个案辅导。

(2)提升服务对象就业的信心,组织成功就业宣讲团、事迹展等,为服务对象树立身边的榜样,使他们体会到可以就业以及就业的好处。

(3)组织服务对象寻找就业机会,例如动员服务对象在网络、报纸等媒体收集求职信息,制作宣传手册,或专门建立网站、QQ 群、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提供求职信息。

(4)改变服务对象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通过社区宣传栏、宣传手册,帮助他们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思想意识。

(5)链接地区内外企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妥善处理留守的家人,使他们安心外出工作。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