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临考押题2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5-22 16:46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企业员工在上班途中遭遇机动车车祸,身体严重受伤(非本人主要责任)。针对该员工受伤的情形,正确的结论是( )。
本题解析: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④患职业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小王工作期间受伤,经鉴定为五级伤残,被认定为工伤,他发生的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工伤基金支付的是( )。
本题解析:
在职工因工伤发生的费用中,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包括:(1)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2)住院伙食补助费;(3)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4)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5)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7)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8)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9)劳动能力鉴定费。
在因工伤发生的费用中,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包括:(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故D选项内容由用人单位支付。
陈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018年5月10日终止。合同终止后,陈某失业在家。2018年5月15日,公司为陈某出具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2018年5月20日,陈某持该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了失业登记。陈某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起算日期是( )
本题解析: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本题中陈某于2018年5月20日办理了失业登记,故选D。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 )个子女政策。
本题解析: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核心内容是,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体现了劳动争议仲裁( )原则。
本题解析:
着重调解的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2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故选A。
及时迅速原则。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区分举证责任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天。
本题解析:
《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初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费根据( )的原则,确定费率。
本题解析: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追索劳动报酬,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劳动争议裁决书( )发生法律效力。
本题解析:
本题考核劳动争议仲裁书的效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对上述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上述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①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③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⑤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⑥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拟任新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具有( )情形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本题解析:
考点:民办非企业成立登记中审查登记的情形。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成立登记申请的全部有效文件后,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1)根据证明申请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业务范围有悖于社会道德风尚,有损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在申请成立时弄虚作假。
(3)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必要成立。
(4)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C应选)。
(5)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下列条款中,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故D选项正确。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3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2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61次